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3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230-240(第6/26页)

玩家终究是少数,等到航线成熟, 坐船出海去旅游,大家就会感兴趣了。

    更何况,朝廷也好、吐蕃也罢, 都差不多到了关键时刻。

    大部分玩家都觉得, 主线任务的最终阶段应该不会太远了,这种时候远离大陆出去探险,就意味着要从头到尾错过这些了。

    除了少数对游戏有自己的理解和偏好的玩家, 大部分人还是很愿意参与这种关键剧情和活动的。

    但是在剧情开始之前, 乘船出海去看看,沿着已经成熟的航线去做一些贸易,顺便捕捞海鲜, 也同样是很多玩家在现实里很难体验到, 而又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

    还是那句话,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河西走廊被吐蕃占据、丝绸之路断绝之后, 海贸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不过现在的海上贸易, 还没有发展到远洋贸易的程度, 船只一般是沿着海岸线航行, 所以大唐的贸易范围, 也就是北边的新罗、渤海、日本,南边则是沿着印度半岛, 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波斯湾附近的大食——这个终点跟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样的。

    海贸发达, 自然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大唐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 负责登记货物、收纳关税、查抄违禁物品等。

    如此有前途的蓝海行业,玩家当然要加入了。

    至于海货捕捞,这个更不稀奇。

    大唐既没有海禁,沿海地带自然要靠海吃海。而且按照大唐的规矩,每个州都有不同的贡赋,海边自然是要贡海货。

    不过海鲜的运输,即便在现代也很成问题,更不用说交通不便,冷冻手段也很有限的古代了,所以地方上贡的海货,大部分都是干货,即便如此,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根据记载,明州(宁波)岁贡海虫、淡菜、蛤、蚶等物,从海边运抵京师,每年都需要役夫四十三万六千人,因此元和十二年,孔戣奏罢之。

    当然,这个数字听起来夸张,但是役夫并不是只干这一件事,实际上贡品沿路递送,每个人可能只需要干一两天。

    不过现在,这一类的劳役都已经取消了,大部分工作被玩家接手,内陆也终于能够吃到打捞起来之后就放在冰块之中保存、并在几天之内运送过来的海鲜了。

    这还是因为复活点暂时没开到海边,否则会更便利。

    早晚有一天,长安城的百姓能买到真正刚刚从海上捞起来、还活蹦乱跳的海鲜。

    不过现在这些冰鲜,就已经足够引发购物狂潮了。

    国人对鲜味的追求,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而海鲜,毫无疑问又是所有鲜味之中最霸道的。它有多受追捧,看看后世满大街都是、标价也不低的海鲜烧烤自助就知道了。

    大唐人连河鱼都敢吃鱼脍,海鲜自然更不在话下。

    只是以前,就算是晒干的海货,长安百姓也就能偶尔买到点海带、咸鱼之类的,至于那些贡物,跟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

    但现在,玩家才不管什么贡不贡的,所有的货物都会投放到市场上,皇帝想吃也要拿钱来买。

    实际上从开元后期,宫里就已经不能完全靠贡物供给了,至于到底是没那么多东西,还是中间有人上下其手,那只有经手的人自己知道。反正宫市就是从那时候出现的,只是直到德宗朝才演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从这一点来看,大唐的皇帝都是很灵活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儒家还没有完善,没人动不动就抬出“祖宗成法”四个字来压人的缘故。这时候的人虽然也尚古,但开口就是秦汉,至于本朝的制度和律令,经常改来改去的。

    总之,李纯对掏钱买东西没意见,负责采买的宦官和内卫给钱也很爽快,大家一起维护了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有好东西,当然也不能忘了自己人。

    所以雁来在洛阳宫里,也举办了一次海鲜宴。

    这次不仅能自助挑选餐品,还准备了烧烤小摊,感兴趣的人可以亲自动手加工。

    夏天的傍晚,太阳落山前后,在青山秀水之间烧烤野餐,亲自动手炮制入口的食物,实在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惬意乃至诗意。

    大家都吃得十分尽兴,席后免不得又赋诗N首。

    雁来对海鲜并不特别嗜好,但这种坐在皇宫里吃海鲜的感觉,还是相当奇妙的。她嗅着空气里的海腥味和铁板鱿鱼的焦香,感觉这个世界,似乎又变得更熟悉了一点。

    ……

    跟如火如荼的船舶出海相对的,是同样热火朝天的挖煤和晒盐。

    虽然听起来没有那么时髦,但是这两样都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去年玩家还在扩张势力,来不及做点什么,今年他们已经将大唐每一寸土地探索过了,各地的物产和矿藏全都了然于胸,自然就想做点什么了。

    这个时代的人太少,而各种资源的储备又太过丰厚,大部分甚至都没能被探测出来,开发当然也很简单。

    其中挖煤比较的简单一些,因为大唐还没怎么开始利用这种资源,朝廷对此自然也没有任何规定,可以任由玩家折腾。

    倒是盐,在大唐是官方专营的产业,为此还特意设置了盐铁转运使、扬州大都督府以及淮南节度使等机构,每一年都能为大唐提供四五百万贯的收益——差不多占据了每年岁入的一半,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正是盐政挽救了安史之乱后糜烂的局势,让大唐国祚能再续一百五十年。

    但在玩家看来,大唐的盐政简直就是在乱搞。

    首先,两税法的核心是量出为入,没错,不是看能收到多少税,然后去规划怎么使用它们,而是先算算今年要花多少钱,然后再将这些钱摊派下去。

    钱又不会自己变多,要多收税,就只能多盘剥。

    盐税涨一点、户税涨一点、田稅涨一点……分摊一下,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加很多,可是普通百姓本就是算计着每一个铜子过日子,承平年月还好,只要出现了战争和灾情,百姓的日子就很难过——而中晚唐时期,天灾人祸几乎是年年都有。

    不过如果只是临时加税,那百姓咬咬牙,勒进裤腰带,过了今年也就好了。但更可怕的是,这东西就跟物价一样,涨起来容易,但几乎不会再降回去。

    现代有宏观调控,保证米价、菜价和肉价不会波动得太离谱,大唐其实也有。

    但以朝廷如今对各地的掌控力度,这些规定基本就是一纸空文,也就是免个逋赋,顶多再赈济一下关内道的百姓,更多的就无能为力了。

    说回盐税,因为加加减减全凭朝廷的心情,盐价自然很难稳定。更何况,从两淮将盐税解运京师的耗费也要平摊到盐价之中,这官盐自然也就贵得大部分人都吃不起。

    私盐便应运而生。

    然后又反过来冲击官盐,导致盐税更难收,盐价只能继续涨。

    这种从根本上就有问题的制度设计,后面来再多经济方面的能臣干吏,也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打补丁,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就算是玩家,面对这一团乱麻,也无从解起。

    想要解决问题,最好还是让朝廷这边配合。毕竟玩家虽然对大唐各地有了实际的掌控权,但终究还是差一份名义。

    可是想也知道,无论是李纯还是朝廷,都不可能答应。

    朝廷也就只剩下这个名义了,要是连这也对玩家开放,那朝廷就直接变成一个摆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南瓜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南瓜文学|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