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提供的《见月》100-110(第4/22页)
当即传来医官,给岳汀医治。
医官证明岳汀所言非虚,确实一副身子多番受损,以北麦沙斛固本培元再好不过。
“先生如何不直说所求,白的累朕疑您,让你我君臣情意徒增误会。”李朔当下便让医官送药而来,亲自端于臣下面前。
缓过劲的男人看着那盏汤药,闻医官给天子回话,“这处乃足足半瓶的药量。”
“先生!”李朔唤他。
男人还在看那药。
“前头是朕的不是。”李朔将汤药推过。
“不、乃臣无需这般、多……”岳汀看着那盏唾手可得的药,眼前浮现她的模样,到底理智回拢谢恩一饮而尽。
“今日汤药补朕前头的莽撞。”李朔扶起他,“按太医令说言,太医署中有以北麦沙斛制作现成的丸药,往后朕每月赐卿一枚。”
他喘息跪首,“臣、效犬马之劳,九死不悔。”
君臣如此交心。
这日李朔没有急着谴退岳汀,只留他许久。岳汀遂在休息片刻后继续为君谋虑,可谓万分周到。
因前头天子论起新抬位份的淑妃,他便随他话接去,吐出“监察”二字。
李朔不似孙敬接触时间长,一时难以追上他的思维。持笔送入他手中,让他写明白意思。
岳汀从命,认真书写。
乃是说,要派人看着淑妃,毕竟非我族类,其心难测。他还细心的指出,在宫中尚且无妨,她孤身无人接触。若是离宫外出,还是防备地好。又道陛下如今言她聪敏,万一她在前头事宜中得了启发,真盗药送出去,岂不是延了那女帝性命,毁了陛下愿望。
李朔一字一句阅之,不由两眼放光,频频颔首,“幸得先生提醒。”
话落,却又是一副阴鸷神色。
因为前日江呈星才同他提起,“为宽母后心扉,妾想每月初一前往城郊的白云观诵经祈福,如此也是陛下的孝心。”
白云观乃南燕国寺,就在都城以东,可当日往返,很是便利。彼时江呈星如此提出,李朔自然恩准。
这会细想,难不成是早有图谋?
岳汀识趣地垂首敛目,不观君面,殿中短暂的沉默中沉沉呼吸声愈发明显,是君主隐忍的愤怒。
片刻散开,闻他道,“先生如今在御前行走,那日后逢初一便由您代朕陪淑妃前往,保护淑妃安全。”
岳汀拱了拱手,落笔,“臣力弱,恐分身乏术。可谴禁军首领与臣一道,如此可相互照应。”
李朔观之,很是满意。
岳汀领旨,晌午散值后退出清正殿,离开皇宫。
*
他如今依旧居住在孙敬的尚书府中,孙敬视他为自己人,是送去天子身侧的棋子。天子视他为耳目,反手用来监视孙敬。
而他回来尚书府,经过太尉府,马车中撩帘,不由多看了一眼。是在这南燕数年里,双眸中难得升起温度的时候。
脑海中一闪而过,乃少年时代长安城西郊赛马场上扬鞭跃马的景象。
这日,孙敬在府中给他设宴,庆祝他新任五品尚书侍郎。眼下闻他得了护守淑妃上香的任务,自是又一番大喜。可见妇人为天子忌惮,可见此人又得天子一重信任。
孙敬酒过一巡,拍了拍岳汀臂膀,提前离去。这宴会能得尚书令大人亲来,便已是给足他颜面了。
岳汀孤身一人,无有亲友,在这南燕都城中所识的基本都是尚书令座下属臣,且还是官品甚低者。这些人平素根本见不到孙敬,故而孙敬给他组此局,露面饮一盏酒,为他撑了场面,便可谓厚爱至极,足矣引无数官员羡艳。
孙敬走后,岳汀坐在主座上,饮茶水应酬。
往来给他敬酒者无数,他以茶代酒一一受了。
酒过三巡,同僚们的话多了起来,他带着侍者走下去,或回敬他们,或添酒加菜……礼数周全,言笑晏晏。
“先生大才,内政妙绝,不知可通兵法?”
“钟离筠号称文武皆备,管着内务又掌兵甲,若是先生也通兵法,尚书令大人定是更加如虎添翼!”
“术业有专攻,牵制太尉也不是非要懂兵法者。”
“这话怎么说?”
“掌兵者排兵布阵,但哪有那样多掌兵懂兵的人,将军多还是士兵多?”
“自然士兵多!”
左手两席案上,慢慢围拢了人,岳汀坐在上座,也慢慢静下了心思。倒也不是在用心听,这处诸人基本没有懂兵法的,不过闲聊尔。
他实乃有些累了,又不好丢开宴会离开,只得支手撑腮闭目养一养神。
“咱们主张以和为贵,即是不想开战。决策领兵轮不吾等,但吾等身处下层,却有的是认识兵卒者,可叫他们懒散,给他们灌输“非战”之论,一人闻而传两人,两人愿而扩四人……”
“天方夜谭!”周遭围上来的人嬉笑归来己坐。
“不是,这叫造势,造势懂不懂,前头不是你们也说了吗,士兵多而将军少……”提出此法的同僚见周围人哄堂散去,不由提高声响,欲留人继续闻他高见。
主座上的男人是这个时候睁开双眼的,案头烛火跳跃在他眼中。 “造势”二字如雷炸在他脑海,劈开尘封许久、百思不得其解的往事。
景泰十二年,煌武军和苏家军的对峙,边将入京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且两方将领几乎同时入的皇城。
他居在高位,自然而然认为是掌兵者率军而行,却未曾想过也有可能是小卒无数连成声势催化了将领心志。
大魏的兵甲,除了煌武军,苏家军,剩下便是早年编入其中的两万赵家军。而赵家军中原本掌兵、亦是唯一掌兵的赵励在景泰十二年前后一直被监控着,如此掌赵家军的是一个并不擅长甚至不懂兵法的人。
日升月落,时间不等人。转眼半月过去,已是三月的最后一日。
夜色昏沉,残烛摇曳,拉长窗下孤影。
苏彦卸了面具,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六年前,他出幽州,过荆州,方来此处,借了已经散族的岳氏的名头潜伏到孙敬身边。彼时旧容毁掉,鲜血淋漓之际,他戴上了一副人|皮面具,如此待伤口皮肉愈合,便将面具长入血肉中。是故当年钟离筠请医给他查之,医官下不了判定,以为他天生如此。
只是面庞多有不适,素日痒痛,需以药镇之。
他缓了缓神思,继续整理当年的线索。虽还不曾彻底寻出主使者,但眼下的线索需要尽快传出。
思虑再三,终持笔落纸上,后细藏之。
*
翌日,乃四月初一,淑妃前往白云观给太后礼佛的日子,苏彦自当随侍,同往的还有一队禁军。
白云观后院有处“千阶千灯亭”,乃台阶千层,一路亭台无数,亭中各设菩萨金刚,供香客一路跪拜,至山顶千灯亭中,可放天灯还愿。
即是帝妃为太后祈福,这日此间便已经清道,早早谴退寻常香客以独供天子宠妃。
禁军在五百石阶下的各处亭中防守,再往上是住持和数位禁军首领伴之,直到山巅。
苏彦离淑妃最近,陪着她一路磕长头,点香烛,拜神佛。
到千灯亭中,已是午后时分,住持带领一众高僧诵经毕,退下山去,五位禁军正副首领在前一处亭中待命。
此处,春光潋滟,山风飒飒,唯剩尚书侍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