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提供的《在北宋写小说养家》30-40(第22/23页)
的日子,姐妹俩懒得出门的话,都习惯直接定外会改善伙食。
是的,在大宋外卖不叫外卖,而是叫外会。
大宋的有钱人,对于舒适方便生活的追求,丝毫不亚于现代人,尤其是对美食极其热爱的他们,又怎能少的了送货上门的便利服务呢。
所以基本上,街面儿上的大多店铺中,都提供有点餐送货的服务,也就是外会,模式和现代也大致差不多,只是不能网上支付。
虽然在这个年代,人们之间交流和交通并不如现代社会那般便利,但为了招揽生意,各家店铺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逢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儿,各家店铺中的店小二们,都会一同外出,奔走于寻常巷里中大声的叫卖,以此来吸引顾客光顾。这时候,那些懒的自己做饭的人,便闻声而至,将自己想要的菜品告知店小二。
然后,店小二再折回店中,将客人所点菜品做好用食盒儿打包好,重新返回送到顾客的手中,然后再收取费用。
当然那些家中富裕的家庭,也时常派遣小厮前往店铺中点菜,再由店铺的“外卖小哥”送到家中。这些外会不仅品类丰富,也省去了自己做饭的繁琐。
而且,不光寻常的市井百姓和朝廷官员家里喜欢点外会之外,就连住在皇宫里的官家也不例外。偶尔嫌弃皇宫里的饭菜索然无味,便会打发贴身太监去宫外寻找更多的美食。杨蔓娘之前还在向家小报上看到,说官家某次出宫微服私访的时候,吃了桑家瓦子里的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竟觉得比宫中的御厨还要做的好吃,之后便也学起了民间的法子,时常命贴身太监去宫外订外会回来吃呢。
不过,杨蔓娘家里可没有小厮。所以,一般点外会都是到饭点儿,听见巷子里的店小二吆喝声音,老三杨盼娘便披了厚实衣裳,带着白绾绾,飞快的跑出去跟店小二点菜。
“大姐,快出来吃饭啦,今天咱们吃素骨头面、煎肝儿和姜丝梅子。”
杨盼娘提着食盒儿回到东屋,朝书房得方向喊了一声儿。
随手将漆食盒儿打开,其间有四层,每一层放着一道菜,里面的面还冒着热乎气儿。这倒也不奇怪,如今虽然不如现代一般发达,有专门的食品保温的技术。但是,大宋市井的劳动人民自有其朴素的智慧。
到了冬天,各家店铺中都会在食盒儿里换上温盘来运送食物。温盘是由上下两层瓷组成,上层瓷较薄,下层瓷较厚,中间的隔层是空的。需要送出的吃食都装置在温盘之中,在其间的隔层里注上热水,便可使得食物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最初的温度,一点儿都不影响食客用餐。
“就来了。”
杨蔓娘写了一上午稿子,肚子也饿了,闻声将写好的稿子收起来。
捏了捏有些发酸的眉骨,一边洗手一边道:
“今儿的外会是买的哪家的?”
这个年代的店铺,也有等级之分,有些店铺是可以提供外会的,而有些店铺,则并不需要以外会来招揽客人。
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像那些规格较高的正店,主要承办的是达官贵人家中大型的宴请,是绝不会提供外送服务的,这也是正店对外营业的规矩。比如杨蔓娘上工的矾楼,就没有外会服务。而脚店一类的店铺,通常都会提供外会服务。
不过,脚店售卖的菜品,大多都会设置起送价,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是送套餐,就跟现代的某基套餐似的,明明你只想吃汉堡和鸡块,不想要可乐,也不想要薯条,但点的是套餐,里面就不可能避免。所以,有起送价的脚店也不是汴京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一般外会生意最为红火的,还要属分荣的店铺,这类店铺没有最低消费,没有起送价,顾客点菜也可以随心所欲点自己喜欢吃的。所以,大多数殷实人家都喜欢到这样的地方订外会。
“自然是孙家荣店的,他家的素骨头面不是招牌么!”
老三杨盼娘笑眯眯的回道。
随着杨蔓娘给报房交的小说存稿越来越多,家里的经济也越来越宽裕。虽然还够不上小康的水准,也买不起汴京的房子。但在吃食方面,却大有长进,早就不像之前那么省着了。
杨盼娘迅速的将菜品从食盒儿里拿出来,一一摆在桌上。
然后便拎起食盒儿往外跑,毕竟,店小二还在外面等着拿食盒儿回去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伴随着炮仗声儿和外面闹哄哄的叫喊声儿。
不一会子,老三杨盼娘捂着耳朵跑回来了。
“这是叫什么呢?我怎么听着外面还有放炮仗的声儿呢?”
杨蔓娘小心的将白绾绾抱在怀里,捂着耳朵,怕她被炮仗声儿惊吓到。
“大姐你整天忙着做学问哩,都不记得今儿是什么日子啦?吃过腊八粥没几天,如今是腊月二十三啦,离过年也不远了,街上好些人家都在囤东西呢,对了大姐,咱们家是不是也要备年货了啊?”
按着往年的规矩,过年期间,汴京城除了一些大酒楼以外。
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东家掌柜和伙计们都回家祭祖过年,一直要到正月初五才会开市。
所以,市井百姓都会提前囤好年货,免得到时候临时买不到东西。
“这倒是。”
杨蔓娘端起瓷碗儿,喝了一口素骨头面的汤汁儿,不愧是招牌。还是保持着一贯的水准,味道很是鲜美。
点了点头道:
“那等后日二郎休息的时候,我也请一会子假,咱们三个乘着中午得时候去买,买的东西多不好拿,顺便还得赶牛车去呢。”
这是她来穿越来北宋的第一个年,杨蔓娘也很期待。
“也好。”
老三杨盼娘点了点头,夹子一小块儿煎肝儿放到白绾绾的猫碗里。
又笑着道:
“大姐,你可得多存些稿子呀,矾楼过年都要歇五日呢,你也要好好歇一歇的。若是存稿跟不上,那报房东家又要亲自来催了。等到三十晚上的傩会,十五还有元宵灯会,到时候咱们也要去瞧一瞧呢!”
杨蔓娘闻言勾唇一笑,没说话。
前段日子,她想着快点攒够出书的字数,加上又正好写的顺手,就让老二杨士林把攒的两万的存稿都带过去了。
原想着这下子可够六天用的了。正好晚上下工,可以好好的去瓦子里玩一玩儿。
谁知道,东主朱旭也不知怎么的,被追读的小娘子和衙内门施加了压力,一下子就放出去了两万字,然后没有存稿了,朱雀门小报眼看就要开天窗了。把朱旭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之后,又百般的恳求,害的她只能挑灯夜战写稿子。
从那以后,杨蔓娘就不想给自己找事儿,每次就雷打不动,不论写了多少,都只交给报房一万字。
再问。就是没写出来。
“对了,大姐,我要提个意见的。”
一说起小说的事情。杨盼娘忍不住放下了手里的筷子。
撅了撅嘴儿道:
“大姐,你干嘛要写那个什么劳什子渤海公主,她好讨厌啊,明明豫王又不喜欢她,还一厢情愿的非要缠着王爷,她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家好好呆着,非要来中原?为什么要破坏王爷和白绾绾的感情啊,她真的好讨厌,她就是个坏女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