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提供的《在北宋写小说养家》80-90(第7/16页)
杨卿臣率领大军来到西夏,在西凉府遭遇了西夏十六万军队的拼死抵抗,双方历时十一个月,在西凉府大战了十二场,均互有胜负,一直僵持不下,谁也无法彻底战胜对方。
所以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长久的战争消耗国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被周围的辽国,金国还有高丽等乘虚而入,所以,双方自然要罢兵和谈了,重新确立边界线。从古至今,国与国之间就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抵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带他进来吧!”
片刻,士兵将一名身材高瘦的西夏文官带了进来,他上前躬身施礼,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
“西夏行军司马参赞田澜,参见摄政王殿下。”
杨卿臣听他能说一口汉语,神色温和的点了点头,对他道:
“使者无需客气。请坐吧!”
“多谢殿下!”
西夏使者在杨卿臣的下首坐了下来,这时,杨卿臣忽然发现他有点眼熟,有些好奇的道:
“这位使者,我见过你吗?”
田澜笑道:
“殿下好记性,十二年前,纯懿公主离开汴京来西夏的时候,在下就是护卫的一员。”
“哦。难怪,本王会得你有点眼熟。”
杨卿臣的神色顿了一下。
这位使者不经意的话语,让他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十二年前,想起了那年长亭外格外萧瑟的秋风,想起了,她。
不,其实自从他率军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想起了她。
良久,他收回了思绪,语气淡淡的道:
“纯懿公主她好吗?”
“我家公主不,是皇太后她很好。”
“皇太后?”
这个陌生的称呼,让杨卿臣一时间愣住了。
“是的,公主殿下如今已是西夏皇太后,三个月前先王故去,天子年幼,如今西夏由皇太后主政。她让我转告殿下,希望双方能停战,她想在马莲河与殿下和谈。”
三日后,马莲河边,雾气袅袅。
今天便是西夏和大宋停战和谈的日子,双方已经在旷野中扎下了一顶白色羊毛大帐,作为和谈的临时营地。
当九月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雾气蒙蒙的水面上时,双方的军队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俨如两条长长的黑线,上下起伏着向马莲河边行进。
嘹亮的号角声在旷野上吹响,在风中回荡。
‘呜~呜—’
杨卿臣带着军中文武走到马莲河边,骑在高大的西域骏马上,眯眼望着河对岸越来越近的,由西夏骑兵护卫的皇太后辇车,神色复杂。
良久,呼了一口气,喃喃自语的道:
“这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
第85章
“怎么样?我这么写, 不会被人扣个禁书和妄议朝政的帽子吧?”
朱雀门报房,二楼。
杨蔓娘喝了一口观音茶,笑着问朱旭道。
她本来是不打算写十七郎成为摄政王的, 只让他做掌兵权的太尉, 但是又考虑到他所做的事情, 必须要有足够的决策权才可以, 否则便很难在逻辑上顺畅,所以为了话本儿的可读性,还是坚持这么写了。
不过把存稿交给朱旭之后, 她还是跟他咨询了一下其中的尺度问题,毕竟朱旭能经营朱雀门小报多年,自然背后也是有靠山的, 对于把握朝廷在这方面的管控, 还是很有经验的。
“呵呵,娘子放心吧!这是大宋, 又不是焚书坑儒的秦朝。所谓禁书,说到底还是书本身给官家的感受罢了,官家不喜欢你的书, 你就是禁书, 喜欢了那就无所谓。咱们当今圣上,对于文人和写书一向都是很宽容的,早年就亲自说过文人写书写诗的尺度,写书只有一条禁令, 那就是不可以抨击大宋太.祖和历任皇帝, 其他的便无所谓了。”
“而且,凡事必有因由,所谓妄议朝政, 都是朝廷上官员之间互相攻歼对手的由头,娘子不是男子,也不是朝廷文人,说你妄议朝政并没有什么好处,自然不会有人损人不利己,冒着得罪汴京十几万读者的风险,拿这个做文章的。”
朱旭哈哈一笑,不在意的道:
“更何况,娘子话本儿里写的是大宋打败西夏,又不是西夏打败大宋,只要还有点血性的大宋人,看了都只会欢欣鼓舞竖起大拇哥,除非他是西夏探子。”
不得不说,朱旭不愧是在报房浸淫了两代之人,他的判断果然很精准。
杨蔓娘的话本儿新章节第二日一经发出,顿时在市井中引起了一片好评。新章节非常的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基本上看了新章节的大宋读者,都忍不住心潮澎湃。
“哈哈!痛快!十七郎用兵如神!不光打败了西夏先锋,还带兵去了西夏!”
“不愧是十七郎!文能考状元,武能做太尉!生子当如十七郎啊!”
“干!儿郎们,我要你们和我一起,马踏连营,让我大宋百姓永不再受战乱之苦!看到这句话,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啊!”
“不错!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感觉心跳的厉害,胸中好像有一股子热血在沸腾!尤其是十七郎说的那句话,大宋百姓苦西夏久矣!咱们大宋多少忠魂埋骨他乡!当年我祖父当年便是被西夏人杀死的,再也无法和我们这些亲人团聚!我看到那里,简直恨不得追随在十七郎麾下,做一名小卒,跟他一道杀上西夏!”
“对!若是真能追随在十七郎麾下,此生无憾矣!”
“俺也一样!”
皇宫,大庆殿。
虽然如今已经入冬了,外面冷的冻耳朵。但宫里是有地龙的,所以,大庆殿里依旧温暖如春。
东北角的嵌金兽头香炉里,青烟袅袅。
一名举止优雅,皮肤白皙的中年男子身穿秋香色的长袍,头戴纱帽,正坐在殿中熏笼旁的檀木玫瑰椅上。
读着手中的小报,神色若有所思的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话本儿里十七郎所说的话,倒是颇有气节和担当,这墨瑾公子虽是女子,倒是胸中颇有丘壑。”
说话之人,正是当今官家。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句为后世所传诵的典故出自明朝,当年大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御北方之敌,便是“天子守国门”的实例。而后来明末崇祯皇帝在城破之际宁死不逃,吊死在煤山,临死前留下遗言,任由李自成及其部下分裂自己尸身,也不要伤大明百姓一人,便是“君王死社稷”之悲壮。
大抵掌控天下的君主,无论平庸还是贤明,内心总是有那么一瞬是相通的,所以普通百姓还不觉得,但官家读到这里,却感受到了这一句所彰显的君主的英勇与担当。
忍不住有些感概的道:
“若朕有十七郎这样,可以出将入相的臣子,那”
听话听音,官家的后半句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其旁边弓着身子的内宫总管李齐,却明白了他话语里的未尽之意,也明白了他对墨瑾公子浓浓的欣赏之意。
闻言笑着回道:
“圣明无过于皇上,咱们大宋虽无十七郎,但您手下也忠臣良将如云哪,而且这两日,臣听兵部刘尚书说,看了墨瑾公子这本书之后,这两日有不少武学学子,都报名要求去边境驻守,可见我大宋人才济济啊。”
作为官家的心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