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60-2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260-270(第10/27页)

为她赢得了不少清名。

    毕竟她这回对付的都是宦官和权贵,而这些人通常都是欺行霸市、骄奢淫逸的代表,不仅是文官集团深恶痛绝的存在,也是百姓们最发怵的对象。

    而且大家也算是看出来了,雁来是不讲避讳、也不在意什么吉利的,别管多喜庆的日子,有人敢犯事,她就敢处理。

    其实他们早该意识到这一点的。

    雁来头一回到长安来,就在为她接风洗尘的宫宴上挑衅过俱文珍和皇帝了。

    所以一番清理之后,整个长安城的空气似乎都为之一清。

    但相应的,过年的气氛也被破坏得差不多了。

    雁来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并为此感到了一点不好意思,所以当玩家表示想要大办上元灯会,她也欣然同意了。

    反正她也就是开个新活动,连更新公告都不用自己写,剩下的都能交给玩家。

    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但是几十上百万玩家齐聚长安城,齐心协力之下,很快就在丹凤门外的广场上搭建起了两座高高的灯山,并且一路延伸到了皇城外的朱雀门。

    虽然还没有点灯,但场面也已经足够壮观,消息迅速传遍整个长安城,将所有人的期待都勾了起来。

    到了上元节这一天,不少长安百姓都不辞辛苦地赶来,想要见证灯亮起来的那个瞬间。

    人太多,离着很远就已经堵得水泄不通,大部分人根本没法靠近。但是当灯山上的一盏盏灯被点亮,光芒透过灯笼纸投射而出时,人们才发现,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那片辉煌的灯光。

    一盏接着一盏亮起来的灯,连绵成一片,如同一条璀璨的火龙,盘旋在长安城中。

    人群顿时发出喧哗声、惊呼声。

    虽然天兵来了之后,夜晚就多了光明和热闹,但这样的大手笔却还是头一回。

    对许多长安百姓来说,这个夜晚,会一直在他们的脑海中熠熠生辉,即使以后见过更多、更壮观的奇迹,它也不会褪色分毫。

    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万岁!”

    周围的人立刻都跟着叫了起来,然而声音越传越远,引得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在大唐,其实是不太常出现山呼万岁的场面的。

    安史之乱前,皇帝们倒是很喜欢到处溜达,尤其经常往来两京之间,不过那时候,皇帝也相对亲民,比如武则天修建完明堂之后,就允许洛阳百姓入宫参观,而唐玄宗甚至一直被宫中、民间直呼为三郎。

    安史之乱后,皇帝再没有巡幸之事,自然更用不上这种礼仪,也只有朝中举行隆重的典礼时,才会启用。

    但是此刻,除了这个词语,别的语言似乎很难表达人们心头所产生的那种震撼。

    也不对,有一个词是能与它相媲美的。

    那就是“摄政王”。

    大唐百姓已经十分自然地接纳了这个在雁来眼中有些中二和羞耻的称呼。

    所以此刻,也有人将它喊了出来。

    然后,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两个词语融合为一,变成了“摄政王万岁”。

    此刻正领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及家眷站在丹凤门的城楼上,与民同乐的雁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请的托呢。

    天地良心,她除了给玩家开启元宵节主题活动,别的什么都没干。就连这“与民同乐”,也不是她的想法,而是自从玩家开始搭灯山之后,就有不少人找到她这里来,有意无意、明示暗示提起来的。

    雁来也能猜到他们的打算。

    这样的热闹,所有人都想看,但想凭自己的实力挤进人群之中,也实在不容易。要是能跟着雁来登上丹凤门,那不仅不用跟别人挤,还能居高临下,占据最好的观赏视野。

    所以她被磨了两天,也就答应了,甚至允许他们带上家眷。

    没想到灯才点上,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虽说李纯现在也不会跳起来打她,但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的。

    雁来转头看向张云敏。

    张云敏连忙摇头,“这可不是我们安排的!”

    雁来:“……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让下面提前开始活动吧。”

    搭了这么酷炫的一条街的灯山,当然不是只看看就完事,玩家还安排了各种丰富的游玩活动。而这样一场可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参与的大型活动,没有官方玩家参与引导和维护秩序,那是不可想象的。

    你问普通玩家?这灯山又不是搭来给NPC玩的,这种时候,NPC不就是气氛组吗?

    “哦哦哦!”张云敏反应过来,连忙去通知了。

    很快下面的欢呼声就消失了,重新变成喧哗与嘈杂。

    雁来也转过身,若无其事地招呼身后的宗室亲王与朝廷重臣,“我们也走吧。”

    下面有的项目,楼上也都复刻了一份。

    众人连忙跟上。

    至于刚才那个小插曲,自然不会有人不识趣地提起。

    当然,不提起不代表不在意。

    不管这是意外还是有人刻意安排,在李纯卧病在床,朝政操于雁来之手的情况下,它都像是一种暗示、一种试探。

    只是越是在意,越是要故意忽视。

    所以众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悬挂在楼檐下的各色花灯上,然后不知不觉就投入了各种小游戏中,踌躇满志地想要攒齐兑换券,去换自己心仪的那一盏花灯。

    ……

    雁来当然知道,大家都装傻,不代表这件事就不存在了,但是新年假期结束,恢复上班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一份劝进表,却还是有些出乎了她的预料。

    ……已经到这一步了吗?

    “这人是谁?”看着奏折最右边那个陌生的落款,雁来问道。

    李绛立刻答道,“此人原本是夏绥节度使的属官,去年考绩出众,便调回了京城,如今在清税司任职。”

    藩镇改制时,也对当地的官员进行了考核,又因为有不少人未能通过考核,那些通过了的,便都临时暂代了各种重要事务,干得不错的后来都转正了,能被调动回京,那此人就不是不错,而是相当出色了。

    被调到清税司,说明他擅长的是经济和钱财方面。

    这种人才,在之前的大唐体系里很容易被忽视,但却能被玩家认可,也难怪可以回京了。

    雁来合上折子,将它放在了一边。

    李绛的视线跟着她的动作走,欲言又止。

    这封奏折就是他递到雁来面前的——按理说,这样的奏折应该是密折,不该被雁来之外的人看见,但雁来一口气招十二个秘书,本就是为了给自己自己减负。

    好在开工之前,雁来就召集众人开会,宣布了新的工作条例,比如对于接触到的奏折文书要保密、废除收润笔的陋习等等。

    再说她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所以见李绛这样,她就笑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李绛就问了,“殿下不做批复?”

    他问的当然不是这个奏折,而是雁来的态度,因为批复之后,这本奏折就会被送到中书门下,里面的内容自然也就不再是秘密。

    朝臣们要试探雁来的想法,但同样,雁来也需要试探朝臣们的想法。

    雁来摇头,“一个投机者罢了。”

    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在这个时代,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瓜文学】www.nanguawx.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南瓜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南瓜文学|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